白內障的就是眼睛中的水晶體變質導致的疾病。蛋白質是水晶體的主要成分,很容易因為光線而受到傷害。大學眼科林日蘋舉例,可以把水晶體想像成雞蛋,溫度不用太高就能煮熟,而且一旦「熟」了,就無法復原。「外出配戴墨鏡,不要在暗處看手機,都能減低光線對於水晶體的傷害。」
若民眾發現視力變差,或看出去的光線有折射、影像模糊,就要當心是白內障。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將混濁的水晶體取出,換上人工水晶體。
如果需要進行手術,最重要的就是「如何挑選適合的人工水晶體」。林日蘋醫師介紹,民眾應該分析自己的用眼時機,評估自己需要的是看遠、看近,會不會夜間開車。再根據這些需求,與醫師溝通後,才能選擇最適合的人工水晶體。
林日蘋醫師分析,人工水晶體可分為「焦點水晶體」與「焦段水晶體」。「焦點水晶體」是讓光線聚焦在單一點上,因此無論是單焦點或多焦點,在特定焦點上的成像清晰,但在焦點與焦點之間就比較模糊。
而「焦段水晶體」因成像原理不同,視覺品質更提升,從原本只有在聚焦點上的視線清楚,進化成點和點的區間都能清晰呈現。
目前常見的人工水晶體粗略分為三種:單焦點、多焦點與焦段型。
- 單焦點:擁有遠距離視力清晰、夜間不易眩光等優點,缺點是看 60 公分左右的中距離文字較模糊,近距離則需要配戴老花眼鏡。
- 多焦點:可看得清楚遠、中、近距離,但夜間容易產生光暈和眩光的狀況,因此較不適合夜間需要開車的人。
- 焦段型水晶體,又可細分為短焦段、長焦段與全焦段,這三種的差別在於能看到的視覺距離有多長。全焦段則是較進階的新技術,結合多焦點可看遠看近的優點,與長焦段連續視力的特色,提供遠、中、近連續清晰視力,類似像自然眼一樣連續自動對焦,且相較焦點型,低光源(夜間)的視力品質較佳。
可依循「睛選 5 撇步」挑選最適合的人工水晶體。
- 晶體材質經臨床長期驗證
- 晶體設計可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
- 矯正最多球面像差,提升夜視力
- 低折射、低色散雙低材質,提升視覺對比度
- 保留藍光,提升夜間視力並維持生理時鐘節律
疫情期間,許多人不敢就醫。醫師呼籲,視力屬於緊急問題,並且無論問診或是開刀,都可以在配戴口罩的情況進行。不要因為害怕疫情,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視力問題。
建議已經做完白內障手術的病人,日常做好防曬措施,好好保護新的人工水晶體。還可以多吃綠色蔬菜、黃色水果,含抗氧化的食物,對於維護視力也有助益。
林日蘋 醫師介紹
【學經歷】
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
長庚醫院眼科總醫師
臺大醫院眼整形臨床研究員
臺大醫院視網膜臨床研究員
臺大醫院眼科部兼任主治醫師
臺大醫院雲林分部眼科專任主治醫師
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
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會員
台灣眼整形美容重建手術醫學會會員
【專長】
白內障小切口超音波乳化手術、美容手術(雙眼皮、眼袋手術、玻尿酸、肉毒注射)、眼瞼下垂、眼瞼內外翻、睫毛倒插、鼻淚管阻塞、甲狀腺眼病變、視網膜剝離手術、黃斑部病變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、網膜雷射、青光眼雷射與藥物治療、學童視力保健、近視治療、配鏡驗光、斜弱視矯正、一般眼疾。
https://www.eyedoctor.com.tw/Shangru/doctorInfo.aspx?DUID=190